2024年1月22日至26日,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hinese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 , Beijing,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第一届实验技术培训,首都医科大学阶平班的2021级和2022级的同学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专业实验技能培训及2024 CIMR国际肿瘤论坛。
撰稿 |陈姿彤 代棠瑜
摄影 |徐梓航 王同晖
1月22日,创新中心阶平班实验技术培训开班仪式在首都医科大学学术交流服务中心举行。校长助理、创新中心临床医学副主任廖新生,创新中心多位老师,阶平班辅导员高大红,21级和22级阶平班同学等参会,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昱主持会议。
创新中心主任梅林对阶平班同学们致以殷切的期望。他从MD和PhD的发展历史和区别展开,指出医生科学家(MD + PhD)具备独特的视野,有站在学术前沿探索生命健康奥秘的学识和能力,能够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根据临床需要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应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实践。作为未来的医生科学家的阶平班同学,想在医疗过程发现新的问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研技能。他表示,创新中心的目标之一是探索建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科研人才,非常高兴有机会对阶平班同学的科研训练做出努力。
廖新生老师对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实验技术培训表示肯定和赞扬。他强调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希望同学们真正上手实操,并会继续关注阶平班的培养方案,争取让同学们获得更多进行实验的机会。
张昱老师宣布创新中心阶平班实验技术培训正式开始。“以点带面,均衡发展”,他表示开展实验技术培训有助于同学们医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大红老师从态度、安全、考勤几个方面做出强调,希望同学谨记初心和目标,牢记安全大于一切,“希望今后有更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创新中心实验技术培训班当中,努力为医学创新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在不同的实验室接受了基础实验、细胞实验、WB实验、RNA实验相关的培训,学习了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在各个实验室老师们指导下,同学们动手操作、思考、提问,在实践中感受科研学习的严谨与趣味,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技术水平,拓展了科研实验的思路。
同学们进行WB实验,制作凝胶板
进行细胞传代实验
认真听助教的讲解
配制溶液
阶平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拔尖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医学领军人才,突出“厚基础、先科训、强创新、重发展”,此次培训更能体现阶平班的培养特点——在本科大二和大三阶段接受专业的实验技能培训,同学们可以尽快适应实验室的科研学习,提高基础学习和科研训练的自主性,持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在培训的最后一天,同学们参加了由创新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共同主办的2024CIMR国际肿瘤论坛,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以及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北京陆道培医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一流医学研究机构的各位专家介绍了肿瘤领域的科研前沿热点以及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的方案,深入浅出地呈现了肿瘤领域的前沿研究。论坛上多元的学术观点不断碰撞,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深化了同学们对相关领域的认识。
同学说
姚竣严
纵观5天的交流学习,我认为实验最重要的是精益求精,实验步骤可能会熟能生巧,但漂亮的结果一定来自于每一步对细节的把控,而细节则来自于对原理的充分理解。一把移液枪,一次跑胶,看似简单平常,但想要熟练运用也并非易事。科研亦是如此。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寻求真正有意义的发现,正如张昱老师所举的例子,只发现相关性并不足够,确定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才是问题的关键。
宋治增
我对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环境中学习感到非常自豪和感激。我期待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伊琳
实验室里也少不了一些欢乐的瞬间,在等待实验的间隙,带教老师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于科研和临床的理解,在轻松的氛围里收获颇丰。同时,我们也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不会印在使用说明上的实验小技巧。
赵国涵
虽然有的实验因为个人疏忽等因素导致结果失败,但是培训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气馁,而是通过每一次失败让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
郭笑延
能够在这么多顶级的实验室交流学习,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感谢学校的重视和培养。学习知识是一方面,感受各课题组和研究领域的“风土人情”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次培训也结识了几位老师和师兄师姐,甚是开心。
杨涵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珂教授的报告,她从TRIP3蛋白讲起,一直说到肿瘤微环境的乳酸浓度对于CD8+ T cell的葡萄糖转运的抑制作用,介绍了完整的思路过程,环环相扣,严谨细致,展现的逻辑性给我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就像在听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这场学术会议实在是激发了我对科研工作的很大的兴趣,我愿意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为科研工作、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努力奉献。
石清泉
在国际肿瘤大会上,来自众多的专家学者们关于肿瘤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见解,更是让我眼界大开,思考更加深入。这次经历让我在实验技能和科研精神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长。我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的未来研究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阙欣炜
同一个操作,不同组会有不同的技巧和追求,同一个实验,不同的机器也有不一样的做法。我想这个认识的差异的契机不仅是打开我的眼界的过程,也是我去对比、思考和优化我个人与我所在的团队的一个机会。我认为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彼此都能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不断改进。我很荣幸作为阶平班的学生有这个机会感受不同的团队,并从中学习以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