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没有一所医学院属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我三年前加入首医的时候,正好是首医60周年的校庆,当时首都医科大学办学的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望在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除了学校进行的硬件建设以外,我来首医的任务主要是软件建设:一是培养高水平的医师科学家,二是建立高效率的医师规培体系。
关于医师规培体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到现在为止全国没有一所医院培养出了任何一个能在毕业时直接负责一个科室的主诊医生,比如说心血管内科、外科。这位医生8月31号还是规培生,9月1号就可以把一个科室放心地交给他。我们做不到,美国所有的医院都能做到。最优秀的培训生在培训结束后第二天就能成为主诊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这是我自己在华盛顿大学的亲身经历。我当时培训结束后马上就成为了骨髓移植的主诊医师,一个20张病床的病房交给了我。当时自己主持查房的时候面对来自全球和全国各地的进修大夫以及本院培训大夫腿都发抖,最初几天我觉得拿不下来,但我还是拿下来了,这就是美国临床医学培养的效率。我们正在宣武医院试点,希望能够提高医师规培效率。
至于怎么解决高水平医师科学家缺少的问题,阶平班的诞生就是为了这个目标。两年前,首医在饶校长大力支持下,当时的王松灵副校长主持建立了阶平班。这个班有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线和科学研究两条线。临床医学教学线与5+3班级一致,而科学研究线比较特别。首先是课程设置上做了很大调整, 包括英语、数学、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从第二年开始去到有基础和临床双导师组成的三个课题组轮转,在第二年级结束前选定博士论文导师组开始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同学们总共会在跨学科的基础导师实验室从事研究7-10年。基于课程和导师设置,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在做医生的同时,也成为大半个细胞生物学家、大半个免疫学家、大半个工程师、大半个药学专家、大半个公卫专家,由此达到培养高端复合人才的目的。
阶平班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并建立了很多具体措施达到这一目标。这些措施吸取了国外很多成功经验,也结合了中国很多文化教育特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可喜的进步,也摸索到了一些改进的方向。